新华网合肥3月28日电(吴正杰)“以前进货送货不方便,自从路修通了之后,外面的大车可以进来了,我们送货也方便了”,阜阳市临泉县黄岭镇前洼村鸿丰合作社负责人张姗岚说道。这是安徽省公路管理局驻村扶贫队自入驻以来,帮助村里完成的又一项基础设施。
前洼村2014年被列入贫困村,2017年前洼村脱贫户数84户341人,剩余未脱贫27户82人,贫困发生率1.56%,实现贫困村在2017年如期出列。
打通基础设施“肠梗阻”
自2017年4月27日安徽省公路管理局驻村扶贫队驻村以来,驻村工作队与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深入走访贫困户,摸清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和贫困原因,广泛宣传帮扶政策,落实帮扶措施,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,围绕扶贫的总体目标,扎实开展扶贫帮扶工作。
驻村工作队通过与省公路局联系,发动全局广大党员对前洼村进行捐款捐助,共捐款13.7万元;投入5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前洼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程;筹集资金60万元,对前洼村8条断头路、泥巴路进行了修建;同时为村部和村主要路口安装了4个监控摄像头和74盏太阳能路灯,方便了村民的出行。
扶贫车间助力精准扶贫
前洼村通过建设扶贫车间,不仅解决了一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,让贫困户增收脱贫,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前洼村贫困户张国继今年54岁,家里6口人,三个孩子中两个在上学,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父亲。他原来一直以务农为生,一年下来五亩地的收入大概五六千块钱。
村里建立扶贫车间后,积极吸纳贫困户来车间工作,并对它们进行培训,张国继也在扶贫车间找到一份保洁的工作,现在他每个月做保洁能有两千多的收入,加上空闲时间做点农活,生活条件大大改善。两个孩子的学费现在全部由政府补贴,通过国家危房补贴政策,一家人也住上了新房,“没有政府,哪有现在的好日子。”张国继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“扶智”、“扶志”双轮驱动
前洼村通过为贫困家庭子女申报“雨露计划”,对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教育资助,资助48人次,补助资金21万元;此外,为25户贫困户建设75千瓦户用光伏电站,投资40多万元,其中每户自筹资金2000元,今年收益每户1813元;同时村自筹资金,为20户缺技术的贫困户开展畜牧养殖技能培训,每户培训补贴300元。
据悉,省公路局驻村工作队自入驻以来,通过宣传教育,努力转变贫困户“等靠要”思想,挖掘贫困户自身发展潜力,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脱贫环境,积极引导贫困户由不愿脱贫到自主脱贫,从而走上脱贫致富路。